行業前沿

新技術助推污水處理發展節能環保“兩不誤”
發布人:管理員 時間:2017-06-28 16:44:58
随着供水需求量的增加,“新國标”對水質要求提高,因此,提高淨水技術,改造供水工藝和設施是污水廠老設備所面臨的挑戰。然而,污水處理能力升級,不僅僅是提高去除污染物的能力,而是應改變新思路,在節能、環境友好方向上深入發展。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目前仍在應用的有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深度處理,但國内外最普遍流行的是以傳統活性污泥法爲核心的二級處理。二級處理的任務是大幅度地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BOD爲例,一般通過二級處理後,廢水中的BOD可去除8090%,然後使用污泥脫水設備,将污水中的固相物去除。
  同時,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方法則要根據污水水質、污水水量及出水水質标準等進行選擇。一般污水處理廠常用的污水處理方法有幾種:現代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廢水處理方法主要分爲化學處理法、物理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類。
  物理處理法是指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爲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屬于重力分離法的處理單元有:沉澱、上浮(氣浮)等,相應使用的處理設備是沉砂池、沉澱池、隔油池、氣浮池及其附屬裝置等。離心分離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城市污水處理廠使用的處理裝置有卧螺離心機等。篩濾截留法有栅篩截留和過濾兩種處理單元,前者使用的處理設備是格栅、篩網,而後者使用的是砂濾池和微孔濾機等。以熱交換原理爲基礎的處理法也屬于物理處理法,其處理單元有蒸發、結晶等。
  節能、環保一手抓
  随着供水需求量的增加,新國标對水質要求日漸走高,因此,提高淨水技術,改造供水工藝和設施是污水廠老設備所面臨的挑戰。然而,污水處理能力升級,不僅僅是提高去除污染物的能力,而是應改變新思路,在節能、資源回收、環境友好方向上深入拓寬發展道路。
  傳統的A20法(厭氧-缺氧-好氧法)、氧化溝法或者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處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一些新技術比如雙膜法、源分離技術、厭氧氨氧化技術等都在概念上和工藝上對傳統的活性污泥法提出了挑戰。
  新式污水處理廠與傳統污水處理廠的不同,在于更強調對污染物的削減作用,同時統籌考慮資源回收、能量轉化、有害有毒污染物去除。污水中潛在的能量是處理它所需要能量的10倍,如果能将這些潛在能量加以利用,市場前景将十分巨大。轉向新的理念,使物質能夠資源化、能源能夠自給,這是污水處理發展的必由之路。
  就污水處理概念廠的核心技術而言,概念、技術、管理、運行、控制這五者缺一不可,因此,智能化在概念廠的建設過程中尤爲重要。同時,能量轉化、資源回收和水質保障技術将是廠建設的核心技術。
  此外,新式污水處理廠對技術設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其建設費用應該至少是現在一般污水處理廠的1.5倍左右。但是如果能做到能源自給自足、運行控制能耗良好,則運行費用一定會低于現在的污水處理廠。
  高成本如何破解
  将排放水從一級B提升到一級A,而成本從1元降至0.2元。這樣的環保案例坐落于長沙市洋湖新城科教園區的洋湖再生水廠。
  濕地環抱之中,幾棟白色廠房靜靜伫立,洋湖生态新城居民每天4萬噸生活污水在這裏由濁變清。蘆葦、菖蒲、水蔥、風車草、美人蕉……30餘種植物在濕地上蔥茏生長,開花結果,茂盛盎然。這片人工濕地既可爲生态景觀,同時,它也是污水處理‘設備’。洋湖再生水廠副總經理左鋒介紹道。
  城鎮生活污水在洋湖再生水廠,要經過過濾、曝氣MSBR工藝處理,和傳統污水處理廠一樣。左鋒介紹說,經過生化處理,生活污水已經達到國家要求的1級B排放标準。
  人工濕地優勢何在?左鋒用一組數據回答了外界的質疑。原來,将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标準由1級B提升至1級A,如果采用目前全球範圍内普遍使用的膜處理技術,每噸污水處理成本需增加1元,而采用人工濕地技術,成本僅需增加不到0.2元。考慮到污水淨化至1級B标準0.8元每噸的成本,洋湖再生水廠将污水淨化至1級A标準每噸僅需1元,而傳統污水處理廠則每噸需要2.3元,甚至更高。
  同時,對于成本如此之低的優勢,左鋒解釋說,原因在于人工濕地是一種近乎零能耗的處理單元,而一級B處理水是水生植物的營養劑,不用電、不用處理藥劑,不用施肥,人工濕地維護成本也比膜處理便宜得多。


【上一個】 第一頁
【下一個】 新技術能大幅降低深紫外線LED成本

快捷導航

聯系我們

經營地址:石家莊市友誼北大街486号5号樓3層

電話:0311-87727856

傳真:0311-87761669

郵箱:gysb@gysb.com

總官網:www.gysb.com

微信公衆賬号:hbgysb